开始主要内容

农业与扶贫政策

2019-09-23

我们的家乡:阿尔羌寨

前 言

汶川县龙溪沟阿尔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羌族贫困村,摆脱贫困,生活更美好一直是当地村民的热烈期盼。阿尔村内保存有完好的羌族传统文化,如释比、羌绣、歌舞、建筑等,这些文化事项其实也是实现发展的一种重要本土资源。遭受汶川特大地震灾难后,该村得到了政府与社会各界较多关注与援助,如汶川县灾后重点打造的“羌人谷”文化旅游开发区正是规划于龙溪沟中。

在这一背景下,在乐施会支持下,我们项目组以“羌族传统文化、地方性生计知识传承和经济发展途径之有机结合”为主线,从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在当地推动了一系列工作,旨在探索灾后重建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社区发展路径。编写这本《我们的家乡:阿尔羌寨》正是这系列工作中的组成。

编写乡土读本过程中,通过项目组动员与协助,阿尔村各社居民不分老少、无论男女均充分参与到了内容选择、基础资料收集的讨论交流与实际行动中。直至书写与编排阶段,社区居民也以集体讨论、口述录音和实际演示等方式来共同完善这一乡土读本。在这一过程中,村民们对自己家乡龙溪沟之羌族特色文化、地方知识和地方记忆有了一种自觉认识与整理,也对自身民族文化有了更强的认同与热爱,更引发村民们开始积极思考地方文化传承与保护和自己生计发展的关联。可以说在当地,以参与式方式编写乡土读本就是一种文化传承机制的创建完善。村民由此获得了文化自觉,也促进他们对社区发展现状和愿景有了深度了解与积极思考。

通过编写《我们的家乡:阿尔羌寨》,也让我们认识到去探索实践一种兼顾民族文化保护与生计发展的灾后重建模式的重要性。在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如何在受灾严重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将社区生计恢复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从而以灾后重建为契机,走出一条地方脱贫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相得益彰的社区建设之路,正是值得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公益组织、相关研究机构和受灾民族社区一起去探索和实践的灾后重建模式。

在香港乐施会支持下,在汶川县各级政府部门协助下,我们课题组得到了这个宝贵机会,和龙溪沟阿尔村村民们一起,共同推动了“汶川地震少数民族村落生计重建与本土文化传承相结合的行动研究项目”。通过践行“以社区为主体,文化类项为核心,领头人为主导,村民全面参与,专家引导顾问”的工作原则,我们与社区居民共同努力,尝试在灾后文化恢复振兴过程中,实践一种通过创建社区文化传承机制来服务生计发展、能兼顾民族文化保护与生计重建发展的文化扶贫模式。《我们的家乡:阿尔羌寨》的完成为这一充满挑战性的探索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积累。

《我们的家乡:阿尔羌寨》是认识乡土的一个过程,也是集体智慧的一个结晶。她不仅生动显现了阿尔羌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也展示了当地村民的智慧与才能;更让所有参与者感受到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这个读本将会在龙溪沟各村落社区中传递下去,将生活的希望在这片山岭间扎下一个深厚的根。